- 作者: 尼爾.唐納.沃許
- 原文作者:Neale Donald Walsch
- 譯者:林淑娟
- 繪者:法蘭克.瑞奇歐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2007/09/21
內容簡介
◎隨書附贈72分鐘原文教學版CD
本書是台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 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 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心得。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人家。 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2-17歲之間已遍讀諸子百家。 少年的時代,還學習拳術劍道,以及文學詩詞,書法醫藥,易經天文等。 二次大戰起,南先生南懷瑾入川,任教於中央軍校,並在金陵大學研究所研究社會福利學。 離校後,即專門研究佛學。 1949年春,去了台灣,後又曾旅居美國。 1988年初,南先生回到香港,居住至今。 目前南先生正在致力於跨世紀的“參天”水利工程和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工作。 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教化涵蓋儒,釋,道,融會諸子百家,更及於醫卜天文,詩詞歌賦,其影響既深又遠。
復旦大學是目前國內較早出版南懷瑾著作的出版社,共出版八個版本。
「靈魂光彩測驗」每個人都有光環包覆著全身,這是由許多不同的色光組成的發光帶,由身體朝四面八方發散,寬度約6呎。從光環色彩的亮度、鮮豔程度、寬度、大小來辨別這個人是否健康或快樂。你可以藉由「靈魂光彩測驗」線上問卷幫你找出生命的彩光!在進行問卷測試前,請先閱讀所有問題,這樣會使你對每一種顏色的人格類型有一般性的了解,然後再進行測試,最後再總計你所有回答「是」的次數。 請確認答案是你真正內心的回答,而不是你所想要的或你認為你應該是的答案。當你心煩意亂或受傷時,答案可能也會因此扭曲或改變,因此我建議你情緒穩定時再進行測試!
我們都有一至二種生命色彩,兩種生命色彩的組合稱為組合色彩,這兩種色彩可能會互補,也可能會造成衝突。人會在出生之前選擇自己的生命色彩,通常會選擇兩種顏色以獲得額外的力量、創意、同理心、智慧,取得平衡。兩種顏色可以和諧共存,創造有效與和諧的平衡。然而,在我們學會取得平衡之前,往往會經歷兩種顏色的衝突,或是一次先過一種顏色的生活,然後再過另一種生活。
作者與《通靈日紀──看見真相的男孩》書中主人翁一樣,都看得見仁身上之靈魂光彩,書中說明組合色彩所帶來的正面影響與內在衝突,以及解決這些衝突的方式。組合色彩有許多可能,有些很常見,有些則很少見。如果你無法找到自己的組合色彩,請閱讀人際關係中與兩個組合色彩有關的章節,找出這些色彩的優點、相容程度,以及可能產生的衝突。
藉由祈禱文與七個手勢,就能重啟免疫系統和自癒系統,根除各種生理與心理問題。
我祈禱上帝(或是菩薩等)的光、生命與愛充滿「XXX(人名)」,藉此找到、開啟並療癒所有與「XXX困擾的事(例如:父親去世)」相關的已知和未知負面影像、不健康信念、破壞性細胞記憶,以及生理問題。我也祈禱這次療癒的效力能增加一百倍以上。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
健康不只是吃營養的食物,實際上,環境也是你身心的延伸,反映出你的狀況。身處在一個舒服的空間,有助於我們持之以恆的以正面方式追求健康。過著一成不變、索然無味的生活時,你會戴著有色鏡片看世界,覺得「每件事都不對勁,我也渾身不自在」,然而,如果你環顧四周,覺得自在,有所感動,你也會覺得這個世界看起來「非常美好,讓我對生命抱持深深的創意和熱情」。
當然,這些察覺多半是微妙的。我們對光線、空間和宜人事物有所反應時,往往不會刻意注意到底是哪兒吸引我們。但是,我們的環境無疑決定了生活氛圍,提供了活動舞台。你可以穿過一扇門就籠罩在陰鬱的能量之中,或者走入一個似乎向靈魂歌唱的地方。一旦你學會對不同的實際環境給予適當回應,你就可以調適自如,並立刻感覺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又提升了。
2009年9月可說是靈媒出書最頻繁的季節,西洋靈媒出了《我一直看見天使》、《盲眼靈媒眼中的世界》,而本土靈媒則由信奉伊斯蘭教的索非亞《靈界的譯者》敘述從小的經歷,我們可以藉這三本書發現其實靈媒的生活與凡人無異。
以下這個練習可讓細胞重新獲得平衡,對於生病的人極有助益:
.和身體的叛亂份子說話,用心的能量、情感擁抱它們。
.對癌細胞傳送意念,要求這些細胞再循環(死亡),使身體變得更好。
.吸氣時想著「平衡」,吐氣時想著「和諧」,重複十次,將此訊息傳送給癌細胞及正常細胞。
用對專注力,身心都免疫 ,集中、緊繃的狹隘性專注,長久只會造成疲累與焦慮。 開放焦點是一種放鬆、有彈性,並加入空間想像的專注力練習,能迅速解除不當專注所造成的種種病症,三十年來治癒無數病患。你知道緊張、壓迫、慢性病症可能因長期狹隘的焦點專注而引起嗎? 你知道焦慮、躁鬱、煩惱、失眠、注意力不足等等都可因練習開放焦點法而得到改變嗎?接受開放焦點訓練,成功克服生理與心理疾病的實例:
1 耽溺於狹隘的焦點
(一) 合氣道大師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有位合氣道學生坐在日本捷運的車箱裡。有個喝醉酒、滿口髒話的工人一上車,便一巴掌將一位年輕婦女和她的嬰兒打在地上,然後四處張望地想要找人打架,但車箱裡只有一個老人、一對老夫妻,以及那位年輕的合氣道學生。按照合氣道的規矩,訴諸武力是最後的手段,但當下似乎只有動手才能保護其他人。
從A到A+的社會(軟皮精裝)
(一)謙虛的個性,包含以下特點:
1、謙沖為懷,不愛出風頭,從不自吹自擂。
Life is for-giving, not for-getting.(生命是為了給予,不是為了獲取)當我看到這句話時,真覺得妙極了!把forgive(原諒)拆開成 for-giving(為了給予);把forget(忘記) 拆成for-getting(為了獲取)。這樣一拆便把新的觀點闡述出來,一語雙關。這正說明生命是原諒與寬恕,當我們學會原諒,就越有能力去付出,越能給予他人幫助。另一方面,生命不是為了獲取,如果我們能記住自己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完美個體,自己就是一座本自俱足的寶藏時,自然就不會貪婪地要從外界拼命擷取名利權情,內心卻永不滿足。
All your body is in your mind, but not all your mind is in your body(所有的身體都在心識中,但並非所有的心識都在身體裏)這是另一句讓我震撼的話。雖然我早知道﹁萬法唯心﹂,也明白心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但﹁知道﹂與﹁力行﹂之間總隔著一大段距離。初聽到這句話時,它好似一劑強心劑,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讓我在面臨考驗時,能立刻將此話派上用場。例如當身體有疼痛或感到不適時,我就一直送出﹁不痛!不痛!不痛!……﹂的信息,全身放鬆,用心念和身體細胞溝通,為自己未能提供好的生存環境給它們而致歉,並把好的能量送給它們,請它們不要罷工。
什麼是吸引力法則
有關吸引力法則的書有許多人寫過,以下是在許多不同的書中提及的幾種說法:
「同類相吸。」
──傑瑞與艾斯特.西克斯,
個人覺醒的力量
很棒的一本書,譯者有(翻譯分享板) http://blog.xuite.net/lucialuo/personalpower/13144157
第十一章 藉由選擇成長處理傷痛(摘錄)
什麼是痛苦?
「As long as you love what you are doing, that’s enough!」
許芳宜,這個被媒體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舞者,為了追求舞蹈之夢,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與體驗,不循常規地堅持走出自己的路。從學生時代就脫離父親為她描繪的人生藍圖,隻身獨闖舞者聖地紐約,吞下所有現實環境的不平等和嘲諷,忍受離鄉背井、快樂悲傷都沒有人分享的孤寂,這一切,都是為了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