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只是吃營養的食物,實際上,環境也是你身心的延伸,反映出你的狀況。身處在一個舒服的空間,有助於我們持之以恆的以正面方式追求健康。過著一成不變、索然無味的生活時,你會戴著有色鏡片看世界,覺得「每件事都不對勁,我也渾身不自在」,然而,如果你環顧四周,覺得自在,有所感動,你也會覺得這個世界看起來「非常美好,讓我對生命抱持深深的創意和熱情」。
當然,這些察覺多半是微妙的。我們對光線、空間和宜人事物有所反應時,往往不會刻意注意到底是哪兒吸引我們。但是,我們的環境無疑決定了生活氛圍,提供了活動舞台。你可以穿過一扇門就籠罩在陰鬱的能量之中,或者走入一個似乎向靈魂歌唱的地方。一旦你學會對不同的實際環境給予適當回應,你就可以調適自如,並立刻感覺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又提升了。
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影響全世界的量子養生法
Quantum Wellness
- 作者: 凱西.佛斯頓
- 原文作者:Kathy Freston
- 譯者:許妍飛
- 出版社:柿子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5/26
打造舒服的窩,讓你的身心更健康
現在,看看周圍的實際空間,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從這兒獲得能量,或者覺得枯竭?
★舒適愜意嗎?有沒有堆滿雜物?
★感覺冷冰冰的或很溫暖?光線明亮或昏暗?
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讓你從所在空間的許多地方來洞察內在健康。我曾經住在紐約市的大公寓,那是我渴望多年的夢想,後來終於如願以償。那兒很奢華——管理員、空中花園、公寓裡就有洗衣機和烘衣機(在紐約市是不得了的),而且位於時髦的都會區。住在那兒棒透了,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愈來愈鬱悶沮喪時,著實百思不解。最後,我恍然大悟,雖然這間公寓富麗堂皇,可是非常昏暗。我是一個在明亮空間中獲得能量的人,所以無論地址講出來多麼氣派,這間房子就是不適合我。
我得到的結論是,我寧可住在光線充足的小公寓,也不要陰暗的大房子。我同時明白,城市生活讓我有點緊張,所以我開始比較常待在鄉村,最終目標是在鄉下找個安靜的地方住。
或是,你會發現自己住的地方不適合你,卻沒有辦法搬走。不過,我們可以找到非常多折衷方法,例如多準備一些好燈,說不定對我的紐約公寓有幫助!重點是,一直到我發現自己處在陰暗空間會沮喪之前,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光線的需求!
與高維修成本的所有物說再見
這裡有一個釋放能量的好方法──找出你擁有的高維修成本的物品,決定這些東西是否值得你投注這麼多時間與心力。我遇到的問題是一台複雜的音響系統,我跟它總是處不來,它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一年故障 一兩 次(或是被我弄壞),所以我必須找一家願意修理的店,再把音響拖去那兒放 一兩 個禮拜,還得祈禱帳單金額不要太高。
後來我發現我對這套音響的付出大於它對我的貢獻,我決定把它送人。現在這些日子只靠一台小小的iPod和喇叭,它為我帶來相同的聆聽享受,卻少了之前的麻煩和壓力。當然,有些事物需要花很多心力維修,但是讓我們非常快樂,例如一輛古董車或一座美麗的園圃,如果是這種情況,當然值得保留。
淘汰過時或老舊的東西
在你清掃家裡或辦公室時,把無聊的東西淘汰掉,譬如不喜歡、不會再讀或查閱的書籍;清理堆在地上的舊報章雜誌;把浴室的櫥櫃清空,丟掉過期藥品;徹底整理冰箱和食品貯藏櫃,把不健康或放太久的東西全扔進垃圾袋;閱讀各種清潔劑和清洗劑的成份標示,如果全是念不出名字來的化學物質,扔掉;打開櫃子和車庫……。
更重要的是,事情記得收尾,處理的事要做個了結。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抗拒處理某件事,就該考慮做個了結。有時只要你說:「這不再是我要走的路;我決定放手。」就會覺得掙脫束縛,非常自由。只要你是用關愛的心態來面對,而且堅定的想要丟棄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把所有相關的東西處理掉,好讓你不必再為它傷神,並覺得有罪惡感。
重新布置你的空間
完成大掃除,把雜物和無關緊要的東西清乾淨後,你可能發現自己的空間有更多潛力。此時,你可以問自己想在這個空間表達什麼。有些人喜歡多一些建築線條來反映他們的秩序與設計觀;有些人喜歡被書籍圍繞,讓他們能想起自己學過的一切。把生活空間從原本的單純住所轉化為一個比較神聖、可以滋養身心的地方,是一種大幅提升能量的有效方法。既使你有孩子,家裡亂烘烘,房子也不是你理想中的樣子,只要銘記下列幾點,仍可以造成顯著的改變。
一、淘汰舊物。
二、不要為了買新東西而買東西。
三、只在身邊放滿會讓你覺得開心的東西(或你真正需要的物品)。
四、改用天然產品來清掃和維持家裡整潔,溶液中的化學物質愈少愈好。
五、盥洗用品和化妝品也一樣,選擇愈天然的愈好。
六、盡可能保持簡單。
建立家庭祭壇
我喜歡家裡有祭壇。對我來說,它總會把我的能量拉回重要、有意義的地方。祭壇可以只用張小檯子(或桌子),上面裝飾著聖物,象徵各種促成生命圓滿的重要面向。我擺設的聖物分別象徵靈性(耶穌雕像、小的佛像、玫瑰經和一位緬甸僧侶給我的念珠)、健康(意指新鮮空氣與陽光的當季鮮花)、豐盛(一些我在最喜歡的海邊之旅時撿的漂亮貝殼和我在路上幸運撿到的銅板)、浪漫(最愛的情詩和紅蠟燭)和達摩(dharma,指佛法、律法,代表生命中有意義的事,我放的是我和先生曾救助的孩童合照)。
每次我經過祭壇時,就會記得真正重要的事情和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追求更高的目標,激發個人動力和汲取能量來源。
活得更棒的8大健康支柱+規劃美好生活的4象限
健康,從一點小改變開始就夠了
一隻蝴蝶在巴西拍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
車子保險桿上的一段標語,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
你的每段對話、每口食物、每個動作、每項決定,
都將影響1週、1年或10年後的你與世界!
「你好嗎?」當有人這樣問你的時候,要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才能真正問心無愧地回答:「我很好,謝謝!」醫生可以針對病人提出診斷、治療,想要真的健康卻得靠自己!因為健康不單單只是不生病,而是身心靈的良好平衡,而醫生的診斷,多半只揭露了我們覺得自己不健康的部分問題。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凱西.佛斯頓(Kathy Freston)在這本《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指出,只要利用「冥想、觀想、休閒、飲食、運動、自我成長、靈修、服務」8大健康支柱,內外兼顧、身心和諧,就能創造真正的健康。她知道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出完美的選擇,所以提出「量子健康」的概念──不必刻意做重大改變,只要從細小處著手實踐健康生活,這邊做一點,那邊推一點,就會活得更滿足、更積極、更有活力──促使我們脫胎換骨的都是漸進的小變化,你可以先從能力可及的方法和目標開始,例如:
* 寫日記──最能傾聽思緒、釐清思考過程的工具,訣竅是一定要誠實記錄發自內心的話。
* 花5分鐘闔眼冥想──研究顯示,進行冥想的人比較不會憂鬱或焦慮。
* 1週1~2次重量訓練──有助於讓生理時鐘年輕12歲。
* 偶爾1次排毒斷食──不只種保健,有時還能治癒疾病。
* 打造心靈小祭壇,擺一些讓你感到生命更圓滿的東西──幫你記得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和努力方向。
* 每週至少1天蔬食餐,多選有機的吃──用心栽種的食物,對自身或環境永遠都是較好的選擇。
* 不要輕忽自己的需求──心靈飽滿、樂於照顧自己的人做事較有效率,也比較好相處。
* 自我挑戰一下──人生不只是生活和健康,思考不如意的地方,可以讓自己變更好。
* 祈禱──這能讓你在無助時提醒自己並不孤單,你身邊其實有股慈悲的力量會回應你。
* 想像力自療──想像自己健康的畫面,可以幫助能量以正確的方式流過心靈與身體。
* 每天花10鐘想想喜愛的人事物──增強在你身體內外流動的正面能量力場。
* 為他人付出──服務可以幫你忘掉恐懼。
* 花1、2分鐘體會你正在做的事的樂趣──快樂是你天生的權利,若你在做的事能幫你戒掉某種壞習慣或成癮行為時更需如此,這樣才能幫你把持得住不再回頭。
* 試著感受世界的痛苦──讓你最憤怒、心碎或受到最大衝擊的議題,就是你該發聲的地方。
* 到遠離塵囂的大自然裡安靜地待一段時間──1小時、1天、1星期都可以,這能讓你暫時與困住你的事拉開距離,重新整理爬梳,使人生更有條理。
改變和成長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邁向健康的道路,除了是一趟發現、超越自我的旅程,也掌握了這個世界的幸福;你不必因此覺得身負重擔,只需記得你的手中握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所作所為或有所不為都會造成自身和世界的變化,只要你讓自己更健康、更幸福、更完整,就能靠著自己的磁力和旺盛活力,吸引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檢驗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覺醒、蛻變、實實在在的享受人生,首要之務就是認識自我,這樣才能讓我們生氣蓬勃。
我們在追求健康時要做一件重要工作:正視讓身心痛苦或鬱悶的癥結。我們從小就學習掩飾內心比較複雜的情緒,例如看書看到一半被叫去吃飯時不可以臭臉,爸媽無心聽我們說話時不要難過,因為我們的臭臉或難過可能讓媽媽大聲講話或讓爸爸離開屋子;問題是,被壓抑的情緒會侷困在體內和能量場,造成焦慮、憂慮和一連串生理症狀,如胃痛、脖子僵硬,甚至更糟的狀況。
諷刺的是,這些被壓抑、否定的感覺永遠不會消失,它們會一直存在。我們愈「不想」感受某些情緒,人生似乎就發生愈多會挑起這種情緒的事端。比方說,假設你不喜歡生氣,人生就會不斷發生惹你生氣的事,直到你正視與處理心中的怒氣。無論你跟自己說多少次「要看開」或「別介意」,結果是狀況仍然層出不窮,讓你無處可閃,「一定得」正視你逃避的情緒。
一旦我們深入探究內心的原始恐懼,你會發現生命中讓你焦慮不安的事情竟然愈來愈少──從純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煩憂主要是想引起注意,讓我們思考自己的問題。只要壓抑的情緒受到照顧——理性的處理與釋放後,情緒也就失去力量,然後事情就「神奇地」全部順利了。
許多工具可以幫你正視自己的感覺,也許你已經試過幾種。寫筆記、閱讀自我成長的書、冥想等方式,都能讓你面對和釋放被壓抑的情緒。但是沒有覺察就不可能釋放,如果你無法靠自己探觸這些感覺,那麼好的治療師或諮商師可以引導你突破否定與抗拒的阻礙。
大腦下令身體產生疼痛,轉移你不想面對的負面情緒
薩諾醫生(Dr. John Sarno)是舉世聞名的疼痛和身心失調方面的專家。他說,為數眾多的病人之所以背痛或頸痛,甚至受過敏、胃酸倒流或腸躁症所苦,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製造出的身體問題,希望把意識轉移到身體上,而不是去察覺不愉快的情緒,以免動搖自己的安全地帶。薩諾表示,大家最厭惡的情緒是憤怒,是心中那股深深壓抑、不能碰觸的怒氣。
很多人自認是好人,薩諾稱之為「假好人」,因為他們過份要求自己符合親切友善的形象,絲毫不能有任何「不雅」或可能失控的情緒,如憤怒。如果生活中發生會惹惱他們的事,這些人往往不處理,因為他們不喜歡可能引發的情緒。假設老闆不公,或工作情況令人喘不過氣,假好人可能壓抑真正感覺,只因為不想自找麻煩。他說服自己已經「看開了」,可是事實上,如果不讓自己體驗內心真正的感受,這些感覺只會走進潛意識。這時,我們的求生機制會自動啟動,將感覺埋在心底,永不見光明,結果這些被否定的情緒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我們該當如何、不該如何,這種觀念在我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強烈否定任何對它造成威脅的感覺或意識。因此,一旦「陰影」試著引起關注,一旦我們開始意識到內心厭惡和否認的憤怒和悲傷,求生本能便會高速運轉,強行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方法可能是細菌感染、疼痛或任何需要費神的顯著疾病。
薩諾醫生表示,大腦和身體會攜手合作,一旦出現令人反感的情緒時,身體會像變戲法般,迅速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或不適,讓我們忘記原本逐漸浮現的感覺。大腦基本上是說:「天啊!我絕對不能被那股怒氣影響,否則有損自己是好人的形象。好人不生氣,生氣是失禮失控的行為。我要送訊息到腰部的特定肌腱和肌肉,讓它產生疼痛,這樣就能完全忘掉這種齷齪的情緒,因為我將忙著關心背痛狀況,想辦法解決。」而我們對實際原因渾然不覺,只知道腰在痛,希望病痛快點消失。我們執著於找出腰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這份執著轉移了焦點,讓我們無暇思考正在浮出意識的情緒,而那些被否認和排斥的情緒再度被深深推入心靈的黑暗處。
身心到底如何讓這個伎倆得逞呢?是哪一種生理機制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純粹是大腦下令降低流入特定部位的血量,讓它因缺氧而產生疼痛。薩諾醫生指出,慢性疼痛會出現在你覺得合理的地方,比方說,網球選手罹患網球肘(手肘外側疼痛)時,他通常不會深究原因,但如果是沒有由來的疼痛不適,他就會搞清楚狀況。這種「似是而非」的想法,說穿了,也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恐懼的感覺。
由精神壓力引起的疾病還有另一種「似是而非」的伎倆,以防我們追根究底釐清病因:譬如說,你認識很多受鼻竇炎之苦的人。在你即將陷入某種熟悉的複雜情緒時,你可能立刻罹患身心性鼻竇炎,因為意識會認為鼻竇炎是常見疾病,不需要檢視心靈狀態。「是啊,我的鼻竇炎很嚴重,聽說最近非常流行,而且很難根治。我一定要搞清楚最佳的療程建議,要向某某朋友打聽他的醫生,找出打敗這傢伙的方法。」
於是,我們開始執著於治療這個棘手疾病,沒有心思顧慮自己的感覺。障眼法成功了,讓你暫時不必思考內心懸而未決的問題或即將爆發的感受。 即使接受開刀或吃藥治療後,症狀雖然消失了,但是在大多數的病例中,往往會復發,或者身心再次聯手製造新問題來安撫注意力。事實上,我們的心靈通常能找到吸引相同或更多注意力的事情來取代原先的抱怨。你可以「治好」目前的疾病,但是內心那股被否認的強烈情緒仍然存在,所以將有其他症狀或疼痛起而代之。
如果想向前邁進,我們所畏懼的情緒是必須正視與處理的根本問題。問題沒有解決,是不會消失的,只會愈來愈嚴重,施加更多壓力。它會不斷出現,直到我們費神傾聽和接納需要被關注的心聲。如果想做個不生氣的人,周遭世界反而一直惹我們生氣;如果厭惡自己的懦弱或悲傷,周遭世界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們悲傷的理由,直到我們敞開心胸,擁抱悲傷。愈是抗拒就愈難擺脫。
練習:擁抱內心所有感受
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檢視生理或心理上是否有病痛或不適:
★靜下心來聆聽時,內心是否有被隱藏或否認的感覺一直在吸引我的注意力?
★我何時初次體驗這種感覺?小時候有這種感覺嗎?是什麼事情觸發呢?
★這種感覺是否有跡可尋?換言之,這種情況是否符合某種模式?
★為什麼我不允許自己承認這種感覺?我在怕什麼?
★我是否能坦然接受這種感覺,不要用破壞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嗎?
★如何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下(包括自己),處理這種感覺呢?
★經過理性處理後,我能放手嗎?
陰暗面不是敵人,它是你的一部分,是你成為人的原因。為了自身的完整與健康,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陰暗面。用心安撫、耐心傾聽,你會愈來愈認識自己,並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持續進步。只要我們以整合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病症,並對其抱持好奇的態度,「就」有機會找到核心問題,加以處理,讓自己的健康躍升至更高境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