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如何診斷風濕病


 


    除了軟組織風濕痛及退化性關節炎外,關節痛或關節炎常為全身疾病之表徵;而風濕病的診斷與治療,更有賴於詳細之病史問診,仔細的理學檢查,必要時才輔以實驗室檢查。事實上,在當今之臨床各科當中,鮮有像風濕病學,這麼需要詳細之病史問診,及仔細之理學檢查。


 


    風濕病之病史問診,對關節炎或關節痛,相當注意其發生部位、先後時序、對稱與否,發作時急性或慢性之分,有無明顯誘因如飲酒、陽光曝曬等;全身症狀如發燒、倦怠、體重、無力、有無食慾等等。


 


    除了骨骼關節系統之外,更需注意全身其他器官病症之有無,如皮膚、毛髮、口乾、眼乾、虹彩炎、腹痛、腹瀉、胸痛、氣促、四肢末梢麻木或燒灼感,病患的精神狀態,血液循環的狀況如雷諾氏現象、脈搏之強弱對稱,有無蛋白尿及血尿等。


 


    過去病史與個人史,也常和風濕病的診斷有關,如職場、職務、抽煙、喝酒、輸血、紋身、紋眉、肝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病史、產科史等。


 


    還有家族史,如風濕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之詳情,也必須探究。其實70%的風濕病,經由詳細的問診即可診斷;風濕病失診、誤診的最大原因,即是病史問得不夠詳細正確。


 


    詳細的理學檢查,如關節炎的程度,關節周邊組織有無發炎,皮疹之種類、部位、特徵,指甲病變、指甲褶旁微血管之觀察,心雜音,肺部哮喘音,後肺基底部之捻髮音,肌肉、神經系統之詳細檢查,也可提供一些訊息來幫助診斷。


 


    由於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進步,風濕病之實驗室檢查可說日新月異,對於病因的探究、診斷分類、預後、病程追蹤、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助益,如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人類白血球抗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學檢查等,檢查的選擇,須根據詳細的臨床資料,方不致於亂槍打鳥,但絕不可能取代翔實之病史及理學檢查。


 


    因此,風濕病的診斷,如辦大案,對病史之問診及身體檢查必須翔實,觀察入微,輔以慎選之實驗室檢查,方可竟全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