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一個弱者,

        然而在這裏我人生第一次覺得我能夠放鬆在我的柔弱裏。


        我必須堅強和勇敢嗎?


 


  
:::


在這裏沒有必須,


所有的應該、必須和應當都必須丟棄,


唯有如此,你才能夠變成一個自然的人。



柔弱有什麼不對?


每一個人都是柔弱的,部分怎麼可能是堅強的呢?


部分必須是柔弱的,


我們是在這個廣大的海洋裏一個極小的部分、極小的點滴,


我們怎麼可能是堅強的呢?


要對誰堅強?


為什麼要堅強?



是的,我知道你被教導要堅強,


因為你被教導要成為暴力的、積極的、鬥爭的,


你被教導要堅強,因為你被教導成要具有競爭性、要有野心、要崇尚自我主義,


你被教導各種積極性,因為你被教導成去強取別人、強取自然,你沒有被教導愛。



在此,那個訊息是愛,


所以,為什麼你需要力量?



這裏的訊息是臣服,


這裏的訊息是接受,


不論情形是怎麼樣都完全接受。



柔弱是美的,


放鬆成柔弱的,接受它、享受它,


它有它本身的美和它本身的喜悅。


 


  「我是一個弱者……」



請你連「弱者」這個字都不要用,因為它含有一種譴責的意味在裏面。


你可以說:「我是一個部分」,


而部分一定是無助的,在它本身裏面,部分一定是無能的,


部分唯有跟整體在一起才是強而有力的。



你的力量在於跟真理在一起,沒有其他的力量。



真理是強的,我們是弱的,


神是強的,我們是弱的,跟他在一起,我們也是強的。


反對他、沒有他、我們是弱的。



跟河流抗爭,試著去順流而上,那麼你將會被證明是一個弱者。


隨著河流漂浮,順流而下,甚至不要去游,


只要放開來,讓河流帶領你到任何它要去的地方,那麼就沒有柔弱了。



當要成為堅強的概念被丟棄了,就不會有柔弱被留下來,


它們兩者一起消失,然後,突然間,你就變成既非柔弱,亦非堅強,


事實上,你不存在,而神存在……既非弱,亦非強。


 


  你說:「然而在這裏,我人生第一次覺得我能夠放鬆在我的柔弱裏。」



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不要失掉那個感覺!


這是一個正確的感覺:放鬆……


那是我的整個教導,放鬆進入你的本性。



不管你是誰,不要加強任何理想,不要把你自己逼瘋,


沒有這個需要,只要存在!……



放棄「要成為什麼」,我們不到任何地方去,我們只要在這裏,


這個片刻是那麼美好,是如此的一個囑咐,


不要將任何未來帶進它裏面,否則你將會毀了它,未來是有毒的。



放鬆而且享受,


如果我能夠幫助你放鬆和享受,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如果我能夠帶走別人給你的所有戒律,那麼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當你沒有任何戒律,當你按照每一個片刻的激勵去生活……


自然的、自發性的、簡單的、平凡的……


就會有很大的慶祝,這樣的話,你就已經回到家了。



那麼就不要再將它提出來……「我必須堅強和勇敢嗎?」


 


  「為了什麼?」



事實上,是柔弱想要成為堅強,


試著去瞭解這一點,它有一點複雜,但是讓我們來探討它,



是柔弱想要成為堅強,


是自卑感想要成為優越的,


是無知想要成為博學多聞,好讓它能夠隱藏在知識裏面,


好讓你能夠將你的柔弱隱藏在你的所謂權力裏面。



從自卑感產生出成為優越的欲望,那就是世界上所有權力政治的整個基礎,


只有較劣等的人會變成政治家:


這是一個權力的驅策,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較劣等的,


如果他們沒有變成一個國家的總統,或是一個國家的首相,


他們沒有辦法向別人證明他們自己,在他們自己裏面,他們覺得柔弱,


他們鞭策著他們自己去驅向權力。



但是藉著成為一個總統,你怎麼能夠成為強而有力的?


在內心深處,你知道你的柔弱是存在的,


事實上,它將會更加被感覺到,甚至比以前更被感覺到,


因為如此一來會有一個對照。



在外在會有權力,而在內在會有柔弱……更加清楚,


好像銀色被襯在黑雲裏面,情形就是如此:


你覺得內在貧乏,你就開始奪取,你變得貪婪,你開始佔有東西,


這種情況一直一直繼續,沒有結束,


而你的整個人生就浪費在東西上面,浪費在積聚上面。



但是你積聚得越多,你就更加透徹地感覺到內在的貧乏。


在財富的對照之下,它能夠很容易地被看出來,


當你看到這個……柔弱試著要去變成堅強……你就知道它是荒謬的,


柔弱怎麼能夠變成堅強?



看到這一點,你就不會想要變成堅強,


當你不想變成堅強,柔弱就無法在你裏面停留,


只有跟想要堅強的概念在一起,它才能夠停留,


它們是在一起的,就好像電的正負兩極,它們是一起存在的。



如果你放棄想要成為堅強的野心,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柔弱也消失了,


它不能夠保留在你裏面,



如果你放棄想要成為富有的念頭,你怎麼能夠繼續想到你自己是貧窮的?


要跟什麼對照來想?


將沒有可能來衡量你的貧窮。



放棄富有的概念,放棄成為富有的概念,有一天貧窮就會消失。



當你不可求知識,而且放棄博學多聞的想法,你怎麼能夠保持無知?


當知識消失,繼之而來的,無知就會好像知識的影子一樣消失,


然後一個人就是聰明的。



智慧不是知識,



智慧是知識和無知兩者都不在。


 


以下是三項可能性:


你可以是無知的;


你可以是無知又博學多聞的;


你也可以是既沒有無知,也沒有知識。



第三個可能性就是智慧,那就是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密多(Prajnaparamita)……


彼岸的智慧、超越的智慧,它不是知識。



首先,放棄這個想要堅強的欲望。



注意看,有一天你會感到驚訝,你會開始歡舞,



因為柔弱已經消失了,它們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活在一起,它們配合在一起,



一旦你貫穿了你存在裏面的這個事實,就會有一個很大的蛻變。


 



   --- < 般若心經 > _ Osho


 


http://tw.myblog.yahoo.com/jw!Vl3FgNOGBwAMkPG_1Rxezw--/article?mid=12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