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門有句話說:


        當你看外在事物有所不平分別,其實是自己內心不平。


 


        師父您在網路上也一再教導"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


        可是要證到"空"並不容易。


 


古德云:「萬境本閑,庸人自擾之。」


外在事物都由人所造,不管是何人、是何事、是何物等等,


外境都是依其各自因緣應緣,所表現出各個果報現象,


對於此等果報現象,為何要去執取呢?



若是對於,是人、是事、是物不合己意,當然就會不平、起分別心,


當然先有分別心,才有心不平。


若此人事物跟您根本沒有關係,您還起分別、不平,那更是心不清淨得很哩。


若是此等,是人、是事、是物與您有關係,


您起分別心、不平的心,那是可以理解的,因己心還不夠清淨故。



要證得空,就要出清您內心的妄想、習氣、心病,


到底能去除多少,您就能得到多少空性,


若是完全獲得空理,您內在妄想、習氣、心病已完全去除淨盡了,


這已是阿羅漢、大菩薩的境界了。


 


        要如何證得"空"的智慧?



先講如何證得空,再講智慧。


佛法來講以四念處為例,


當一個人用南傳、北傳禪修姿勢修習四念處時,


覺知心現起後,不離自身、自心的觀照,


就能觀身的痛楚、觀外境之聲、之人、之物等、觀自心妄想等、觀諸法中無我等、…。


這樣覺知心觀身、受、心、法等都沒有絲毫失覺、閃神,這樣初步定力已生。


行者再繼續禪修下去,使這覺知心都能對於內外境象覺而無住,這就是初步空的修證,


已證得內空、外空、內外空,這樣外界的人事物已不能使您起分別、不平之心念了。


當身體起變化後,七識、八識功能現起,


此人將起心的靈知、靈覺,超時空知悉很多事,


此時要斷絕心的攀緣,所以還是以空來對治,


在不驚、不怖、不畏之間,用絕對空理來面對、處理,


能否定一切覺知事,這是做到了心空的修證。


能修到心空的人,對於世間、超世間事都能自在無礙,不會被業緣所纏,


這就是空的智慧,能擺脫業緣的牽扯,做到初步解脫智慧。


 


        要如何培養平等心?



當然還是先要培養空觀智,修空觀時就能培養出平等心,


一個人悟空後,不會強分別,不強分別就是平等心現起。


一個人的心不亂動,遇逆境不恐怖,遇順境不歡喜,


這樣以空性面對一切境,就沒有善、惡,順、逆,好、壞,對、錯,


男、女,佛教、外道,生死、解脫,世間、出世間,…等等的分別想,


這樣子證得平等心就建立了。



以您的環境來說,要如何修?



(1)見到同學做不對的,不要加以批判,


因她的習氣、業力使然,所以她會這麼做,


不給與對錯、是非等想念,這樣就是在培養平等心。



(2)自己對於喜愛的人,願意付出,


但對於不喜愛的人,會討厭不加理會,


這時就要修正自己的心念,喜不喜愛,都要平等對待她們。



(3)對於自己很不喜愛的人事物,盡量去接觸,破除內心的執著。



(4)學習靜默,不喜愛發表高論,


這樣可以去除我法二執,也可以培養空性,接納人家的語言、意見。



(5)從根本上去思維,外境的人事物所發生事,都是因果的再現,


不管喜不喜愛,都要照單全收,不要有自己的意見,


這樣就不會去討厭某人、某事、某物。



(6)若心能如如不動,內心不喘,外境不黏,


這是空證、無分別之心,也就是根本平等性的建立。



(7)每日禪坐,思維今天所發生的事,


改正自己疏忽所造成的行為偏差,慢慢就會有所進步了。


 


   --- [ 參證小參 ] _ 法爾禪修中心


http://tw.myblog.yahoo.com/jw!Vl3FgNOGBwAMkPG_1Rxezw--/article?mid=1186&prev=1188&next=11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da 的頭像
    linda

    因果與醫學交響曲

    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