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分之四十的因果座標圖
假設直角的90度是百分之百,那麼百分之40,大概就是36度。
假如X是橫線,Y是縱線,二線垂直在右側好了。
X軸是"年歲",Y軸是"努力的成果"
X線分段10歲好了,在3歲時,角度36,拉線至Y線上;
另外,在8歲時,一樣36度,拉線至Y線上。
所得結果是3歲的高度大於8歲的高度。
也就是說在3歲時努力40%會比8歲時努力的40%來的有成就。
也就是說越早改變,改變的成效越大。
16歲後是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
.......................................................
問:
既然因果是科學原則,許多原則應該是可以量化,不然電腦程式如何運算?一切應該不是只有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如果是如此,就讓我很失望!因為這樣就不能很有說服力啊!
蔡伶姬答:
其實是很簡單的,不要把它複雜化了
再者,如果一切都能用量化處理就天下太平了
就如有人說:「妳那種帶孩子的態度,沒有人做得到的」
未必沒有人做得到,相信一定還有很多人比我做的更好
只是我也是一天24小時,大家也都是一天24小時
如果說,正常是3年換15年,這就是量化
「態度」就是質化了
也許我的一年就抵得過正常的3年
而有的人的5年還抵不過正常的2年
另一個x軸y軸的座標圖,y軸可以到100歲都無妨
正如常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做總比沒做好,有心總比無心好
再來,40%所畫出來的xy線,不一定是直線
正如財運圖一樣,
1。也許從二十歲開始改變,但只改變了五年之後,就停止"修行"甚或退步回復原狀。後來45歲遇到困境,才又想起40%的努力,於是再次"修行"直到老死
2。那麼和二十歲開始改變,一直不斷地"修行"直到老死
這兩種情形所畫出來的xy線,與y軸的交叉點一定是不會一樣的
當然了,我們只是討論兩種情形而已
可以「變動」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而這只是「量化」而已,如果再加上「質化」呢
3年為什麼變成15年
小嬰兒在1歲以前,24小時大概睡20小時
但做家長的卻得乖乖地「陪著他」
雖然還是照樣可以做別的事,但「跑不開」
於是實際的4小時,卻等於還24小時
如果孩子是國中生,不用餵他吃飯,幫他洗澡……
在學校的時間又那麼多
所以父母為他做1小時就是1小時,
想想看,一天24小時,真正花在孩子身上的大概不超過5小時
假設,欠孩子3年,那是指24小時的3年
結果小時候不還,等到國中才要還,一天只能還4小時
所以嘛,量化的結果,大概得還15年了
再算算看,國中13歲開始,還15年,還到28歲
剛好差不多是要婚嫁的時候了,也差不多還清了
換成走到孩子與配偶的因果關係了
這也是量化的計算方式,如果再加上質化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