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萊斯牙醫師的研究,不難發現傳統飲食會帶來一口好牙,但好牙的定義並不是沒有蛀牙而已,根據我多年來的深入研究,好牙關係著我們從頭到腳的健康,上樑正了,下樑就不容易歪。 咬合不正所出現的症狀,用「上樑不正下樑歪」比喻最貼切不過。當上下顎不平行時,頸椎以下的脊椎就會出現歪曲現象,脊椎控制身體結構的平衡,一旦脊椎歪七扭八,身心豈能得到健康?
人體所有的關節皆有感官接受體,特別是頸椎中的機械接受體,對掌控眼睛、語言及手的靈活度都有很大的影響。另外,調高後臼齒垂直高度可幫助身體達到平衡狀態,頭、肩脊椎及骨盤的體態也會變得正常,頭和手腳的血液流量增加一至三倍。血液循環一旦獲得了改善,許多無法癒合的傷口,將可在數週之內癒合。其他像乾癬、氣喘、便秘、經痛及其他原因不明的病症,倘若尚未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有不藥而癒的機會。
一九八六年,哈佛大學針對三萬三千位醫生的死因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大死因是心臟病。令人意外的是,左右這些人的死亡風險因子並不是一般人熟悉的高膽固醇、高血壓、缺乏運動和肥胖,而是掉牙齒。根據統計,掉十顆或更多牙齒,會使心臟麻痺及中風率的風險增加至百分之六十七。
通常會掉那麼多顆牙齒,大抵屬於後臼齒部分。門牙與交感神經相繫,其他牙齒則與副交感神經相連,當門牙比後牙先碰觸時,會導致交感神經旺盛,形成牙齒壓迫症候群的症狀。我因為知道真相,又對這個理論深信不疑,三、四年前開始接受牙齒咬合矯正,最近有人對我說:「你長高了!」事實上,這是來自後牙墊高的結果。
常被忽略的牙齒壓迫症候群 根據普萊斯牙醫師研究,常吃精製食物的母親所生的小孩從出生開始,上下顎的關係就已經改變了。上下顎的發育不完整有缺陷,會影響控制下顎部位的六十八對肌肉。這些肌肉原本應該相互平衡,能夠自然緊縮和放鬆,如果無法伸縮自如時,就會變緊,而且會有錯誤的「本體感覺」回饋反應發生。
一旦肌肉無法處於恆定狀態,便會被誘發「牙齒壓迫症候群」(Dental Distress Syndrome),造成腦及腦下垂體的血流量降低。牙齒壓迫症候群,由美國芝加哥的阿法列.方得(Alfred C. Fonder)牙醫師所命名,是一種牙齒功能不良所形成的症候群,他發現咬合不良會造成全身症狀,對人體健康產生廣泛且深遠的負面影響。事實上,牙齒壓迫症候群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具體表現。 牙齒壓迫症候群患者經常抱怨頭痛、暈眩、喪失聽力、憂鬱、擔憂、緊張、健忘、自殺傾向、失眠、鼻腔炎、疲勞、消化不良、手腳冰冷、身體疼痛、發麻、性功能失調、婦科問題等,當牙齒壓迫現象解除後,這些症狀也會好轉。原本成績不佳的學生甚至在接受牙齒治療後,課業成績獲得改善。
有關牙齒壓迫症候群的研究,日本、德國、加拿大及美國的牙醫皆有許多類似報告,日本的宮原(Miyahara)醫師曾帶領十五名專科醫師,醫治過非常多西醫治療後無法康復的病人。他表示,病人經過適當的牙齒矯正治療後,帕金森氏症、癲癇的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一九七三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得主亭伯根,提出亞力山大療法(Alexander Method),這是一種藉由矯正身體不良姿勢,連帶去除許多身體及心理疾病的自然療法。人體的姿勢不良常與牙齒咬合異常有關,受過生理學專業訓練的牙醫都知道,脊椎不良和上呼吸道問題常發生在牙齒咬合異常的病人身上。
聲譽卓著的里玆(Reeds)醫師,治療過很多病人,並長期研究一百二十名慢性病患。他曾說過一句令人振奮的話:「當我徹底研究牙齒咬合矯正治療方法之後,發現它能夠扭轉醫學界無法做到的疾病診斷和癒後判定。」他甚至說:「這是我行醫五十多年來,所見過治療長期慢性病症的最佳方法,如果病人能夠及早接受此一治療,至少可以多活十年。」
原本里茲醫生並不知道牙齒壓迫的問題,有天他的牙齒出了問題,去找威立‧梅(Willie May)牙醫師看診,當時他的體力很差,每說一句話必須停頓一或兩次才能說完,經過幾個月的治療,不但恢復體力,還可以多看一倍的病人。 里茲醫生與梅牙醫於是聯手展開教學,梅牙醫在做治療時,里茲醫生在一旁說明症狀不明的原因,他們發現,一旦病人經過牙齒咬合矯正,有效去除牙齒壓迫症候群後,許多病症自然就會消失。
牙齒咬合矯正通常是用物理性方式進行,例如改善吞嚥困難、臉形不對稱、咀嚼偏重一邊、顎骨關閉時移位、頸部肌肉緊張的現象,甚至是矯正錯誤的假牙配戴方式。 健康放大鏡 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是人對自己身體所在的感覺位置和運動狀態。
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的本體感受器對於壓力所形成的改變非常敏感,比方說,坐雲霄飛車,會感到身體好像不是自己的;蒙上眼睛,走路會跌跌撞撞;抵達陌生地方時,會有摸不清東南西北、失去方向的感覺,但是人體會有刺激身體組織找到一個平衡的位置的功用,以活化保護機制。
一般人對於本體感覺,以腳、眼睛及其他身體部位較為熟悉,對於嘴巴的感覺卻常被忽略。其實,上下門牙之間的本體感覺,比身體其他部位還要敏銳。牙齒的本體感覺,是輸往丘腦及下視丘的主要信號,前者掌管小腦及動作,後者掌管壓力反應機制。小腦需要下顎神經傳送正確訊息,才能調整姿勢,即使是牙齒的本體感覺改變很小,頸、肩、手臂、下背、腿、腳也會反應出各種變化。
(本文作者:陳立川)(摘自:跟著博士養生就對了,由平安文化發行)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遵守 http://www.i-nature.com.tw/cc.asp 之規定。
文章標題:牙齒掉落健康要小心
轉載作者:linda 轉載自 自然生活網 - http://www.i-nature.com.tw 文章網址: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269.html
留言列表